当前位置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行业资讯 市场动态
[大洋洲]塔斯马尼亚州水产业概况及对华合作潜力
文章来源:驻墨尔本总领馆经商室  发布时间:2015-07-14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尤以塔斯马尼亚州环境最为得天独厚。塔州不但水产业产值居全澳之首,而且拥有先进的育种、养殖、加工技术,建立起一整套严密的渔业资源采捕、保护与管理体系。虽然目前塔州水产品主供国内市场,但囿于其容量有限,业界认为塔州包括澳洲水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走向国际。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对塔州业界产生了较强的“磁铁”效应,同时两者在水产品生产、贸易及管理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未来合作潜力巨大。

一、 塔州水产业发展状况

(一)总体概况

塔州是澳大利亚唯一的岛州,地处大陆南端,拥有3200公里未受污染的海岸线,水温寒凉纯净,海水盐度适中(千分之30至40之间),沿海滩涂多为礁岩底质,为海产品养殖及野生渔业产品生长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温度及环境。

塔州水产业以海产品为主,因高品质、无污染、少病害而享誉海内外。据塔州第一产业、公园、水务与环境部最近一次统计,2012年塔州水产品年产量近5万吨,产值超过6.9亿澳元,加工产值超过8.06亿澳元,居全澳各州前列。

(二)水产养殖加工

塔州水产养殖品种主要包括鲑科鱼(三文鱼和鳟鱼)、牡蛎、扇贝、鲍鱼、贻贝和海马。其中主要为三文鱼和牡蛎,两者约占塔州水产品产值的70%。

塔州拥有全澳最大的海洋三文鱼养殖面积,是澳洲最主要的三文鱼产区。2010年以来,三文鱼养殖业已超过龙虾成为澳大利亚产值最高的水产品行业。据塔州政府统计,三文鱼养殖产值近年来持续稳步增长,月均环比增长额超过3000万澳元,至2012年度产值已超过5亿澳元。塔州三文鱼产业工业化水平较高,不少企业已实现生产和加工系统垂直一体化,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确保了质量监控。最为知名的是Tassal Operations Pty Ltd.,系澳大利亚最大的大西洋三文鱼养殖企业,同时也是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该公司有约900名员工,已经营2个三文鱼孵化场、3个加工厂和塔岛海域的6个海洋养殖场。2014年初,全球领先的第三方认证机构SCS全球服务公司(SCS Global Services)受托对Tassal的主要三文鱼养殖场进行了ASC标准认证,使该公司获得了国际水产行业组织——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ASC)的首批标准认证。该认证作为人工养殖海产品的全球最严格的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认证项目之一,更充分证明了塔州三文鱼养殖业的高品质和世界一流水平。

塔州的牡蛎人工繁育养殖始于上世纪80年代,现有4个种苗繁育基地,养殖海域自塔岛西北部向南延伸至东部海岸,年产牡蛎约400万打(每打12只),产值约2400万澳元。塔州出产的牡蛎成品加工主要有三种形式:全壳、半壳及去壳冷冻,目前主要供应本地市场及澳洲大陆市场,因肥美洁净而享有很高的市场美誉度,在日本等国也十分畅销。塔州同时对外出口牡蛎幼苗,其中部分销往亚洲国家。

(三)野生渔业捕捞

塔州野生海产品主要包括鲍鱼、岩龙虾、干贝、蟹、有鳞鱼、贝类、海藻、巨藻和裙带菜等,产值约占塔州水产品产值的30%,其中产值最高的是鲍鱼、岩龙虾和螃蟹。

塔州野生鲍鱼主要品种为黑唇鲍和绿唇鲍两种,产量约占全球的25%左右。自1985年开始,塔州政府在鲍鱼捕捞行业引入一系列限量管控措施,包括限定潜水捕捞牌照数量(共125个)、严格的捕捞量和生长规格限制,以及严密的采捕区域轮休制度和销售交割报告制度等,从而确保了塔州野生鲍鱼的高品质,特别是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塔州野生鲍鱼产业因此也被认为是世界最大的也是最为成功的可持续野生鲍鱼捕捞产业。塔州野生鲍鱼产品主要出口亚洲市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省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地区,以往产品以速冻和罐装制品为主,近年来越来越多采取鲜活快运方式出口。

野生龙虾捕捞业是塔州传统的渔业捕捞产业,年产值约6500万澳元,产品主要出口东亚,近年来对中国大陆市场出口份额不断增加。塔州约有200余条专业的龙虾捕捞船从事作业,捕捞区域遍及全岛周边海域。为保护当地龙虾可持续捕捞及品质稳定,塔州政府同样出台了多样的管控手段,包括捕捞牌照限制(共312个)、捕捞季节控制、捕捞量即时报送系统等,近年来更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测算最佳捕捞总量而进行年度调节。

二、中国与塔州开展水产业合作潜力分析

(一)水产品贸易尚待进一步挖潜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中国自澳大利亚进口水产品6700万美元,同比增长27.5%,增速较同期水产品进口总体增幅(6.3%)高出20.2个百分点,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水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塔州出产的野生鲍鱼和龙虾登陆中国市场虽较晚,但增长非常迅速,中国已一跃成为塔州水产品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和增长动力。但客观分析,塔州水产品对华出口起步较晚、总量较小,增长潜力有待挖潜。

一是市场占比较低,上升空间大。据中国海关统计,近年来澳水产品对华出口虽增速较快,但基数较小,占我水产品进口比重不足1%,同新西兰(3.9亿美元)、加拿大(4.7亿美元)等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就塔州水产品而言,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局限于龙虾、鲍鱼等野生捕获产品,其养殖及加工的三文鱼和牡蛎等虽然品质上乘,但由于在中国市场缺乏品牌宣传和销售渠道,远不及挪威、日本等国类似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近年来,挪威和加拿大在华持续开展水产品牌推广计划,使得两国水产品对华出口额持续增长,2014年增幅分别达到24.8%和15%。

二是符合中国市场海产品消费增长趋势。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正在经历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动物蛋白质在食品构成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其中海产品消费量自2000年以来已增长近60%。同时,越来越多的家庭因为重视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而偏重食用海产品,使得海产品价格稳步提升。据我国农业部统计,2014年国内市场海产品综合批发价格达39.4元/公斤,同比上涨3.81%,明显高于同期淡水产品增长水平。目前,三文鱼已成为我国互联网上最热销的零售生鲜海产品,挪威产三文鱼零售价格增至约200元人民币/公斤,几乎占据了高品质三文鱼主要零售市场。扩大塔州三文鱼的进口推介,不仅可增加市场供应,调剂进口来源,而且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是将受惠于良好的政策红利。刚刚签署的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将在签署后四年内逐步免除澳大利亚水产品输华关税,这将极大增强塔州水产品对华出口的竞争力。同时,为充分挖掘增长潜力,塔州政府已将三文鱼养殖及加工业作为推动塔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并将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通过扩大养殖区域、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研发和拓展市场等手段,到2030年实现三文鱼产量“翻一番”的目标,即增至79000吨。这将为塔州进一步扩大对华三文鱼出口增加极大动力。

(二)水产业及配套服务业投资机会较多

我国是位居世界前列的水产养殖大国和水产品加工大国。近年来,随着近海捕鱼量的猛增,我国沿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及其他生物资源持续下降,有的水域水质恶化,渔业生产能力过剩,经济效益滑坡,给水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积极开展水产业“走出去”和国际合作,不仅有助于缓和国内水产业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三者之间的矛盾,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外优良的水产品种和先进的养殖技术,生产优质的水产品返销国内或出口到第三国市场。在此方面,塔州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是产业基础良好。塔州水产资源禀赋突出,并长期实施各种检疫与生物安全保护措施,域内没有通常影响其它地区水产品生产的病害,塔州水产业环保合规程度较高,现有企业的产业基础较好,产品质量及执行标准在世界获得广泛认可,不仅对外出口遭遇壁垒较少、销路广泛而且主要产品与中国市场互补性强。此外,塔州劳动力市场稳定,员工保留率在全澳位列第二,劳资纠纷率较低,水产业技工有专门培养体系,这也为中国企业在塔州投资长期经营带来有利条件。

二是政府鼓励促进。塔州政府长期对华友好,特别是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澳期间莅临塔州后,当地政商各界更加重视与中国的交流合作。同时塔州政府鼓励发展水产业,把养殖创新、产品增值及下游加工、新品种水产生产等作为优先招商引资的领域。塔州政府更设立投资局,作为投资宣传与促进部门,为投资者提供免费而专业的投资服务及建议。我国企业向塔州水产业投资既可以采取新设形式,也可以采取参股或并购形式;既可以关注跟进已在我国热销的鲍鱼、龙虾贸易业,也可以开拓发掘三文鱼、牡蛎、海藻、裙带菜对华贸易以及海产品保健品制造等潜力行业。

三是配套投资机会众多。除直接投向水产养殖、加工和贸易等行业外,塔州水产配套产业投资机会也很丰富,我国相关企业若能有的放矢,则可实现优势互补。以物流业为例,塔州大部分的水产品养殖及加工企业从场区到港口距离不到100公里,这为实现快速分销提供了便利基础,但受限于当地物流仓储及冷链业发展水平,水产品以及其他生鲜类商品(水果、蜂蜜等)的出口外销运输并不顺畅,生产旺季甚至曾出现空港货物滞留现象。以物流业为切入点在塔州投资,不仅可分享当地产品对华扩大出口的收益,也为中国企业进一步获取货源取得优势。此外,塔州的水产品设备制造及养殖管理系统设计等产业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对中国水产业发展更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如海水养殖网箱生产、防捕食动物渔网设计、三文鱼收获系统及活鱼泵技术、养殖饲喂船舶制造、养殖场太阳能照明系统、鲜鱼包装设备等制造业,和水产养殖管理系统软件、饲喂传感控制技术等服务业企业均存在投资经营价值和技术引进价值。

(三)水产科研及行业协会合作大有可为

塔州人口虽少,但人均科学家比例很高,科研界充满活力。水产业作为塔州支柱产业,一贯重视在科研和技术方面的投入,行业、院校和政府之间建立了卓有成效的研发合作伙伴关系,并在育种创新、鱼类健康、饲料改良等研究领域取得较高国际声誉。同时,塔州水产业行业协作十分完善,几类主要产品的生产者均建立了自身的协会,以实现自我管理和对外合作。我国水产业界在继续扩大与塔州水产业贸易投资合作的同时,更可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科研院校与塔州相关组织机构的工作交流和技术合作,既借鉴塔州优势经验和技术,促进我国国内水产业发展,又能有效支持企业适应当地规则,更好地“走出去”和“融进去”。

目前,塔州水产界主要协会包括:海产业理事会(TSIC)、鲑科鱼生产商协会(TSGA)、鲍鱼业理事会(TAC)、岩龙虾捕捞商协会(TRLFA)等。主要研究实体包括:塔斯马尼亚大学海洋与南极洲研究院(IMAS)、塔斯马尼亚大学澳大利亚海洋学院(AMC)、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海洋与大气研究部(CSIRO)和澳大利亚渔业研究和开发合作组织(FRDC)等。其中,IMAS已建立一座水产试验中心,从事海产品改良研究与创新,重点为温带水产业开发替代品种;AMC是澳大利亚全国海洋教育、培训与研究中心,主要与行业协作开展鱼类健康及节能捕鱼技术研究;CSIRO侧重开展三文鱼、牡蛎、鲍鱼等遗传学、营养和生产研究;FRDC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与水产行业共同出资建立,职责在于计划和投资澳大利亚的渔业研究、开发活动。据接触了解,塔州水产界对与中国同行的合作普遍持欢迎态度,双方以往接触较少,但包括塔斯马尼亚海产业理事会(TSIC)主席LindsayNewman在内的塔州业界均认为今后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附:塔斯马尼亚州水产行业相关部门组织联系资料

塔斯马尼亚投资部

GPOBox 536 Hobart TAS 7001 Australia

电话:+611800 030 688

电邮:invest@investtasmania.com.au

网址:www.investtasmania.com.au

第一产业、公园、水务与环境部

澳大利亚查询:1300368 550

国际查询:+61 36233 3157

电邮:fishing.enquiries@dpipwe.tas.gov.au

网址:www.dpipwe.tas.gov.au

塔斯马尼亚州海产业理事会

POBox 878 Sandy Bay TAS 7006 Australia

电话:+61 36224 2332

电邮:tsic@tsic.org.au

网址:www.tsic.org.au

塔斯马尼亚州鲑科鱼生产商协会

POBox 321 Sandy Bay TAS 7006 Australia

电话:+61 36214 0555

电邮:contact@tsga.com.au

网址:www.tsga.com.au

塔斯马尼亚州鲍鱼业理事会

262Arglye Street Hobart 7000 Australia

电话:+61 36231 1955

传真:+61 36231 1966

电邮:admin@tasabalone.com.au

塔斯马尼亚州岩龙虾捕捞商协会

POBOX 109 South Hobart 7004 Australia

电话:+61 36224 2890

电邮:johnsansom1@bigpond.com

塔斯马尼亚大学海洋与南极洲研究院

电话:+61 36226 6379

电邮:imas.sandybay.reception@utas.edu.au

网址:www.imas.utas.edu.au

塔斯马尼亚大学澳大利亚海洋学院

电话:+61 36324 9874

电邮:marketing@amc.edu.au

网址:www.amc.edu.au

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海洋与大气研究部

电话:+61 36232 5448

电邮:reception-cmar-hobart@csiro.au

网址:www.csiro.au/c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