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行业资讯 预警信息
国外贸易投资壁垒信息月报(第30期)
文章来源:商务部公平局 发布时间:2011-09-22

一、综合类

(一)阿根廷进口替代措施减少40亿美元进口。

阿根廷工业部21日发布报告称,阿根廷政府实施的进口替代战略取得成效,上半年同比减少进口40亿美元,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08年的17.6%下降1.5至2个百分点。阿根廷国产商品填补了相应市场。报告称,阿政府希望通过进口替代战略加强对民族工业的支持。其中,阿国内生产的汽车、电器、农用机械、鞋类、纺织品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增长明显。但部分经济学家对阿根廷政府实施的进口替代战略提出批评,认为阿政府通过设置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使阿根廷企业失去国际竞争力,同时会进一步推高物价,加剧通货膨胀。

(二)阿根廷要求服装进口商须出口等值产品。

阿根廷工业部长德沃拉近日要求,进口消费品厂商必须扩大出口,每家企业的出口额须与进口额等值,以平衡阿根廷国内的贸易收支。涉及产品范围现已扩大至须申办非自动输入许可证的产品,包括成衣、家具、餐具及电子产品。根据要求,阿根廷进口商须向政府提送进出口计划书,并说明为减少贸易进出口差额而出台的相应举措。阿政府强调,此规定不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产品供应,原材料等仅够阿根廷国内消费的产品将不包括在内。

(三)日本政府重点支持3类IT产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总务省从IT产业中挑选“新一代配电网”、“数字标牌”和“光通信系统”等3种产品,做为今后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重点支持对象。日本拥有上述产品的先进技术,未来海外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南美各国采用日本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放送技术,日本政府和民间企业将共同合作,推动联合国的国际电信联盟(ITU)、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等标准化团体以及外国政府采用日本这3种产品的标准,支持日本企业进军国际市场。

(四)菲律宾投资署注册企业暂停免税进口设备待遇。

据菲律宾《星报》8月2日报道,由于原设备进口零关税行政令已于7月14日到期,但总统府必须等到国会下次休会期间才能颁布新的行政令,使目前在投资署注册的企业进口设备必须重新交税,直至新行政令颁布实施。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业务扩张。

(五)波兰批准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交易。

波兰政府近日通过环境部关于对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许可进行交易的草案。该草案旨在鼓励企业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并帮助波兰履行欧盟规定的义务。但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许可交易只能在波兰境内进行。

(六)俄白哈关税同盟暂停变动进口税率。

据哈萨克斯坦国际文电传讯社8月2日报道,俄白哈关税同盟委员会决定,自今年8月25日至2012年1月1日暂停变动进口关税税率,同时暂停对现行的“对外经济活动统一商品名录”进行修改。委员会称做出上述决定是因为正在研究制定新版“统一商品名录”,新版“名录”最迟应于今年10月25日前获得三国协商通过,并于11月30日正式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执行。委员会要求各国在8月25日进口税率冻结前尽快提交有关调整进口税率的建议,并于今年8月16日对调整建议进行审议。

(七)新加坡再度提高外籍劳工就业准证门槛。

新加坡人力资源部将从明年起,提高外籍劳工就业准证持有人的底薪及学历要求,确保本国人在竞争中不会处于劣势。新调整将从明年起生效。这是新加坡人力部在半年内二度调高就业准证的底薪,上一次调整刚在今年7月生效。随着门槛的提高,估计有约3万人或20%的就业准证持有人将无法更新准证。雇主可以选择本地员工进行替代,或引进更高素质的外籍员工,或申请技能水平较低的S准证。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表示,该国欢迎外来人才的宗旨不变,但外国人占本地劳动队伍的比例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八)马来西亚五大领域调高外劳人头税。

据《南洋商报》消息,马来西亚政府将自9月1日起调高制造、建筑、服务、农业和园艺五大领域外劳及女佣的人头税,西马、东马及纳闽岛一律同步调涨50令吉。9月1日前申请新临时工作准证的雇主依据旧费率缴付人头税,9月1日后的申请者需按新费率缴付。马政府实施漂白外劳计划(6P计划)以来,已有超过208万外劳登记,其中一多半是非法外劳,人数还在增加中。内政部将从9月15日起漂白已登记的非法外劳。移民局总监阿烈斯说,经过“6P计划”漂白后的外劳,须根据新收费率缴付人头税。按新费率,西马服务业外劳人头税最高,从每年1800令吉提高至1850令吉,服务领域包括餐厅、清洁公司、货运、洗衣店、理发室、批发及零售业、纺织业、酒店等。制造业、度假岛及建筑业的外劳人头税提高至1250令吉。园艺人头税提高至590令吉,农业和家庭女佣人头税提高至410令吉。

(九)缅甸不再允许中国技术员随船出海捕鱼。

据缅甸渔业局的消息,从9月底开始,将不再允许中国熟练技术人员随缅甸渔船出海捕鱼。该渔业局负责人说,目前在海上捕鱼的船只是缅甸从中国进口的,由于缅甸人不了解船上捕鱼设备的使用,才允许中国技术人员随船出海教授技术并由缅甸渔业局为他们发放海员证,三个月延期一次,每艘船只允许上三名中国人。目前缅甸人已学会有关技术,已无必要中国人随船出海。在缅甸远洋捕鱼的船只共2000多艘,其中从中国进口的有86艘,共有178名中国技术人员随船出海。

二、五矿化工类

(一)汞等10物质被新加坡列入有害物质清单。

新加坡环保署(NEA)近日根据《环境保护和控制法案》发布新增有害物质清单,其中包括汞和一系列溴化阻燃剂。新增10种物质分别为:汞、甲草胺、单溴联苯醚、二溴联苯醚、三溴联苯醚、四溴联苯醚、六溴联苯醚、七溴联苯醚、九溴联苯醚、多嗅丁二烯。新增的10种物质自今年9月1日起需取得进出口许可证才能向新加坡出口。2010年我国化工类商品对新加坡出口数量约为520.6万吨,金额约42.7亿美元,此次变更涉及产品数量约为820吨,金额约800万美元。

(二)印度对邻苯二甲酸酐发起保障措施调查。

2011年8月10日,印度保障措施局对原产于中国、中国台湾、韩国、以色列、伊朗等国的邻苯二甲酸酐发起保障措施调查。我国企业出口产品涉案金额约4.89万美元。这是今年印度保障措施调查中首次涉及我出口产品。

(三)越南将限制含两种以上活性物质的农药。

据越南《经济时报》8月11日报道,为整顿农药市场秩序,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植保局将停止注册含两种以上活性物质的农药。近年来,越南农药进口量逐年增加,市场缺乏监管,伪劣产品泛滥,许多农药含有过量的活性物质,对农业生产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报道称,中国是越南主要农药进口来源地,约占90%的市场份额。此次措施将对我国农药出口企业产生一定影响。

(四)俄将调整石油产品出口关税。

据俄通社—塔斯社消息,俄罗斯将于8月1日起对石油产品出口关税做出调整。其中原油出口关税降低至438.2美元/吨,汽油出口关税提高到394.4美元/吨。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等原油提炼物关税较7月份提高10美元/吨,达到182.8美元/吨。

三、食品土畜类

(一)韩国将于今年10月起免收水产品进出口检疫申请手续费。

据韩国《国际新闻》8月25日报道,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24日表示,为减轻本国进出口商和渔业从业者的负担,简化进出口检疫手续,韩国将于今年10月份起不再征收水产品进出口检疫申请手续费。按现行规定,进出口水产品进行检疫时,需每单缴纳2万韩元的申请手续费。报称,2009年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征收的检疫申请手续费共计4.2768亿韩元,2010年为3.8544亿韩元。

(二)马来西亚出台食用燕窝规范。

据《东方日报》报道,马来西亚农业部与卫生部已合作推出《可食用燕窝规范》,规定马来西亚食用燕窝需符合的标准,其中亚硝酸盐允许含量为每公斤30毫克以下。据报道,该规范将根据燕窝所含微生物、湿润度、蛋白质含量、重金属成分、矿物质成分、杂质含量判定待加工燕窝是否符合标准。马来西亚农业部副部长蔡智勇表示,这是马来西亚乃至世界上首个针对食用燕窝的规范。蔡同时表示,中国尽管未禁止马来西亚燕窝进口,但出口到中国的燕窝的亚硝酸盐含量须为零,并希望近期与中国就相关标准进行协商。

四、轻工纺织类

(一)印度取消棉花出口限制。

印度《金融快报》2011年8月1日报道,由于印度国内棉花库存大幅上升以及国内棉花价格的持续下跌,印度政府在上周日取消了对棉花的出口限制。报道称,近期每坎蒂(candy,356公斤)棉花的价格已经从最高点的6.25万卢比,约合1420.5美元,下降到3.1万卢比,约合704美元。棉花的出口限制导致了大量的库存积压,据印度棉花咨询委员会(CAB)预计,到本季度末,大约会有525万包的库存积压。

(二)澳大利亚出台童装绳带的安全规范。

据《澳洲华商网》7月29日报道,根据童装安全指令,由于童装上的绳带可能缠绕儿童颈部并致死,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近日出台童装绳带的相关规范,规定生产及销售有绳带的童装必须符合美国的《儿童上衣的绳带安全规范》以及欧盟童装安全指令的标准。该规范将遵循自愿原则。

五、机电类

(一)美国对中国输美3G无线产品发起337调查。

2011年8月25日,应美国InterDigital Communications公司、InterDigital Technology公司和IPR许可公司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我国深圳2家企业及其美国分公司向美出口和销售的3G无线设备发起337调查。上述企业被指控侵犯申请人7项专利。这是今年以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的涉及中国输美产品的第13起337调查。

(二)英国企业对中国输美照相闪光灯产品提起337调查申请。

2011年8月3日,英国利特潘公司(LitePanels, Ltd)及其美国生产公司(LitePanels, Inc)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指控美国、中国和中国台湾对美出口和在美销售LED照相闪光灯设备的14家企业侵犯其5项专利,请求美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被申请人发起337调查,并发布普遍排除令或有限排除令,以及禁止令。天津、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共6家企业涉案。这是今年以来外国企业在美提起的涉及中国输美产品的第14起337调查申请。

(三)欧盟出台轮胎标签新规。

日前,欧盟委员会出台了轮胎标签法规——EC 1222/2009,要求自2012年11月1日起,在欧盟销售的轿车胎、轻卡胎、卡车胎及公共汽车轮胎必须加贴标签,标明轮胎的燃油效率、滚动噪声和湿抓着力等级,目标是到2020年欧洲能源消耗减少20%。欧盟是继美国之后我国的第二大轮胎出口市场,2010年出口欧盟的轿车轮胎和轻卡轮胎已达到4亿条,欧盟轮胎标签新规可能对我出口企业造成影响。

(四)菲律宾政府要求汽车生产商提高本地含量。

据菲律宾《星报》8月6日报道,菲律宾唯一的整车出口商福特汽车(菲律宾)公司将被迫将其本地的自主生产含量提高至50%以上,以继续享受汽车出口计划的优惠。根据菲律宾最新汽车出口计划,只有在本地自主生产含量达50%及以上的出口商,才能享受税收优惠。50%自主生产含量指零部件部分,不包括劳动力。

(五)墨西哥实施电子产品能效新规。

墨西哥新能耗标签标示法规将于9月10日正式实施,法规涉及186项电子电器产品。按规定,自9月10日起在墨西哥境内新销售的电子电器产品须依据型号登记注册,按相关法规进行能耗测试,并以西班牙文在产品上标示每小时能耗。未按规定标示,墨政府将对制造、进口商或零售商处以每个型号10万美元的罚款。

(六)俄将提高19种电子产品和工业设备的进口关税。

据俄媒体报道,俄联邦海关署向政府提交报告称,由于低关税导致进口增加使俄国内电子产品和工业设备企业发展遭到阻碍,建议将19种高技术电子产品和工业设备进口关税从目前的5%提高至10%。这19种产品主要包括蜂窝通讯设备、用于蜂窝通讯的电话设备、有线和无线交换机、导航仪、复印机、扫描仪、打印机、履带式挖掘机、牵引机等。同时,俄对数码设备、个人电脑、空调、数码相机等产品可能停止零关税进口。执行新关税的时间不会早于2012年。据测算,提高关税后,俄联邦预算可多收入10.5亿美元。